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29|回复: 0

道的哲学就是生命哲学 ----《还原道的本相》部分节选

[复制链接]

41

主题

181

回帖

57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7
发表于 2020-1-23 09: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兔卧荒山 于 2020-1-23 09:50 编辑

                 道的哲学就是生命哲学
            ----《还原道的本相》部分节选

                    文/兔卧荒山

   道伴随着《道德经》从老子手中走向社会以后,随着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积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的认知和领悟一直在与时俱进,一直在深化和开拓,但无论怎样变化决然不能离开道的根本。
   老子和孔子一生有较多交集,孔子51岁时仍然没有得道,听说老子回到宋国沛地隐居,便带着弟子去请教老子。
   老子说:“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在此我们看出:一是老子的道是对存在或者客观世界高端、共性、普遍性和公约数的提取和抽象,即提“本”、提“同”,舍“不同”、舍“其表也”。表明道是意识形态的而不是物质形态的,亦不是生命形态的。二是道的源头,是没有分别的混沌状态、虚空状态、虚无状态,即宇宙诞生之前的状态。三是老子关于道的思考方式,即从现在到过去,从存在(宇宙)之现状到存在之初(虚空);自然从过去,从存在之初要到现在。由此可见老子对存在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认识的深刻程度和全面程度;由此可见老子的道是从存在中,从客观世界抽取、提取道的;由此可见老子的道不仅反映的是存在的全部或者整体,而且反映的是存在的根本或者本质,即存在的规律。表现了老子对现实存在思考时无比宽阔的视野和对存在历史的穿透力。
   接着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答:“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在此我们可以领悟老子思想的深邃和深刻的程度:一是“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一是说明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人类生命在内是一样的,是“同”的,是“齐”的。也就是说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及其人类生命都是一样的,或者说原子、无机物、有机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命体都是一样的,即存在是统一的或者同一的。这个一样、统一、同一不是外表、形式的一样、统一、同一,而是内在的、本质的一样、统一、同一。这个一样、统一、同一不是别的,从存在的全部来讲就是宇宙生命金字塔,从存在的形态来讲就是宇宙生命,从存在的本质来讲就是生命自私法则及其科学自私,从存在的发展来讲就是化合法则;从存在的源头或者根本来讲就是原子生命体。二是“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是说宇宙生命的意识形态,是说生命精神,是说生命自私法则。也就说无论什么“物”或者哪一级别生命的禀性都是自私的,都要为生命负责。“是非”只是生命自私所导致的辩证性对立的两端,二者本质是由生命自私所决定的,都是因自私而产生的,故而“齐是非也”。所以,“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由此可见,老子的道是哲学,但不是别的哲学,而是生命哲学。
因为,老子的道是从生命中提取的,反过来有服务于生命;因为,道的本质是生命的禀性,是人性,是自私法则,是科学自私。
   由此可见,对老子道的认识、领悟必须以老子的自我表白、自我说明为基点、为根本、为原点,去出发、去阐释、去解读、去发展。
   老子接着说:“道深沉矣(yi)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这段话老子在强调:一是道于存在、于宇宙、于客观世界、于人类生命及其生命无处不在的普遍性、绝对性和必然性。二是意识形态的性质,即抽象的,眼耳鼻舌身不可感知,只可“意”,只可思维。三是道对宇宙生命,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命体存在和发展的紧密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老子又说:“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于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到此我们不得不发出长长的感叹:老子是哪里的人,是外星人,不!是宇宙之外的人,要不他怎能如此之透彻、如此之高度看待生命、看待生死。
   一是这里的“气”是什么?就是宇宙之前的存在、之前的虚空,就是宇宙之后气化状态的分子、原子;就是生命哲学的观点,第五级别人类生命的基本单位是原子,人类生命体就是原子的聚合体、化合体,一个正常人类生命体的原子是10的27次方。所以“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二是精妙的论述了宇宙生命化合法则,以及化合之有和分解之无的辩证关系。三是深刻的论述了有是化合的一种存在,无是分解的一种存在。从一个相对生命统一体的“生”、“死”的特殊角度,论述了道的构成(无和有)、辩证运动,以及创新创造和毁灭湮灭的思想。四是在化合法则的基础上,论述了生死无别的生死观。超脱了人之生命,站在宇宙的高处和全局看待生命的存在。五是一切存在皆“同一而无别也”,即都是原子生命的聚合体、化合体、合作体、集成体、联合体等等。总而言之,在以万物或者宇宙生命作为载体的道的存在体现在有和无上,有和无体现在化合和分解上,化合和分解体现在宇宙生命化合法则上,化合法则则包含了生命对立统一、生命质量互变和生命否定之否定规律等等,深刻的再次反映和表达了道之生命哲学的准特征。
   孔子对道已有深刻的领悟,觉已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已为人,求道于老子。深有感触的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化,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鱼、蜂、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
   这是孔子对道的感悟,对生命哲学的感悟。即:“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
   这是孔子当年的感悟,我们今天的感悟呢?是高于孔子还是低于孔子的感悟?  
什么是道?这便是道也,这便是创立者原创之道也。
2020.01.23

兔卧荒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